更衣室消毒水的氣味尚未散盡,朱-霍勒迪攥著話筒的指節已然發白。在凱爾特人賽季總結會上,這位34歲后衛擦拭眼角的瞬間被二十個鏡頭精準捕獲:"我們親手放走了冠軍獎杯,但波士頓的黎明總會到來。"聯盟頂級防守專家罕見的情緒波動,揭開了綠軍休賽期第一幕悲愴與希望交織的篇章。
"當我在球員通道聽見終場哨時,感覺像被人抽走了脊椎。"霍勒迪沙啞的嗓音回蕩在發布會現場,他低頭凝視著印有17顆星星的隊徽,"這份四年1.35億的合約不是養老合同,是軍令狀。"本賽季場均1.4次搶斷高居聯盟第五,防守勝利貢獻值4.2的硬核數據背后,是他在東部決賽G3拖著38度高燒拼滿42分鐘的倔強。
Opta分析師指出關鍵痛點:當霍勒迪在場時,綠軍每百回合凈勝分達+8.7,而他本賽季出勤率達到生涯新高的89%。"但數據欄填不滿奧布萊恩杯的底座。"ESPN評論員帕金斯在專欄中寫道,"下賽季將滿35歲的霍勒迪需要證明,他的鐵血防守不會隨著時間氧化。"
北岸花園球館外的銀杏樹上,球迷掛滿了17號球衣。"我們記得他搶七大戰鎖死巴特勒的死亡纏繞,"手握季票二十年的老約翰撫摸女兒懷中的應援板,"也記得他G6最后時刻那個該死的空位三分。"夕陽將"永遠相信17號"的標語染成凱爾特人綠,恰如這座城市對冠軍的永恒渴望。
筆者注意到霍勒迪離場前特意拍了拍塔圖姆的肩膀,這個動作比任何數據都更具說服力。當更衣室領袖將未竟的夢想化作掌心的溫度,或許波士頓的冠軍窗口從未真正關閉——畢竟在NBA的叢林里,老兵不死的傳說永遠比黃昏更耀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