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洲杯預選賽上演荒誕劇:瑞典神鋒伊薩克用六腳射門譜寫打鐵交響曲,法國小將埃基蒂克則用1次觸球重新定義"超級替補"。Opta冷冰冰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伊薩克射正率僅33%,卻完美繼承了北歐足球"寧可打鳥不進球"的傳統(tǒng)美學。
瑞典主帥安德松賽后揉著太陽穴喃喃道:"我們甚至給伊薩克準備了射門教練,但看來他更需要天文望遠鏡。"鏡頭捕捉到伊薩克賽后反復擦拭球衣隊徽,指尖在瑞典國旗上劃出焦躁的弧度。
這位紐卡前鋒全場狂奔11.2公里,卻把最關(guān)鍵的射門踢向了角旗區(qū)。當皮球第N次飛出橫梁,看臺上響起瑞典球迷的集體嘆息——他們花800歐元機票錢就為欣賞這出現(xiàn)代主義射門表演?
埃基蒂克的89分鐘替補登場堪稱行為藝術(shù)。法國隊醫(yī)確認這名巴黎小將體溫正常,畢竟1次觸球確實很難引發(fā)出汗反應(yīng)。轉(zhuǎn)播鏡頭險些沒捕捉到他存在的證據(jù)。
與此同時,德國中場維爾茨用92%傳球成功率演繹著"無效傳控"的精髓。他的6次盤帶如蝴蝶穿花,可惜北愛爾蘭門將更享受欣賞舞蹈而非撲救。球迷論壇熱議:這位藥廠核心是否在收集"雖敗猶榮"獎?wù)拢?/p>
筆者不禁懷疑,這些身價千萬的球星是否在玩某種行為藝術(shù)?當伊薩克第55次身披黃藍戰(zhàn)袍卻踢出社區(qū)級表現(xiàn),或許我們該感謝足球永遠超乎想象。